2024年,德惠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盯“一城三區”發展定位,聚焦“53221”高質量發展目標,深入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攻堅行動,克難奮進,勇毅前行,推動德惠振興發展邁出堅實步伐。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全口徑社零額增長5%以上,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40%以上。 德惠城市一隅一德大廣場 高水平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切實提升城市能級品質。 縣域經濟突破提質:全年產業項目竣工數、投資額均為近年最多 縣域連接城鄉,是統籌新型城鎮化建設與鄉村振興的戰略支點,是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的重要切入點和關鍵環節。要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德惠市不斷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依托多項政策精準發力,全年新增“四上企業”15戶,新增“專精特新”企業14戶,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36戶。實施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61個,總投資286億元,產業項目占比超40%,全年產業項目竣工數、投資額均為近年最多。一批超40億元新建項目順利落位,多個13個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加快推進,11個產業項目年底前投產。市場主體總量突破8萬戶,完成“個轉企”65戶,新增民營企業1694戶,前三季度民營經濟主營業務收入實現753億元、增長10%。搶抓機遇對上爭取資金27.1億元、增長110%。精準投放消費券900萬元,拉動消費近2.2億元。精心舉辦首屆冰雪節、首屆年俗文化節和商文旅系列活動,旅游綜合收益1.35億元、增長13.1%。培育入統入庫商貿企業6戶,限額以上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速連續11個月位列長春首位,縣域經濟不斷突破提質,一系列增長的數據就是最好的證明。 鄉村振興加快推進:三級路通鄉率及硬化路通村率、通屯率均實現100%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德惠市2024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345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52.6億斤。特色產業不斷壯大。新建棚室885畝,園藝特產業產值達到22.6億元。稻漁綜合種養發展到10萬畝,收益超1億元。種植業產值預計增長5.5%。肉雞產業園獲批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單位,肉雞出欄量增長14.3%,家禽發展到1.1億只。原種豬場、祖代種豬場發展到16個,生豬出欄量增長7%,生豬發展到185萬頭。發放肉牛貸款3.7億元,千頭肉牛養殖場發展到17個,肉牛飼養量達到23萬頭,肉牛屠宰量增長144%。全年畜牧業產值可達93億元、增長5.7%,規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可突破百億元。落實各領域幫扶舉措,年度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18662元,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農村產權交易額、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均突破1億元。鄉村面貌全面改善。新改建農村公路587公里,改造危橋5座,超期服役老舊路全部清零,三級路通鄉率及硬化路通村率、通屯率均實現100%。打造“百村示范”村4個、“千村美麗”村40個、“吉鄉農創園”1個,創建“干凈人家”3.7萬戶。 民生福祉不斷增進:關愛“一老一小”慈善捐助金額全省排名第一 德惠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增進民生福祉。39件民生承諾按期兌現,10件民生實事年度任務如期完成,民生領域支出12.9億元。開發城鎮就業崗位6500個,城鎮新增就業39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7萬人次。新設鄉村公益性崗位420個,創建農民工返鄉創業基地3家,依托街道社區打造“一刻鐘就業服務圈”18個。強力推進拖欠農民工工資專項整治,實現欠薪平臺線索動態清零。全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5萬元、2.27萬元,分別增長7.5%、10%,繼續保持全省前列。鼓勵支持社會化養老服務,整合省級資金建成敬老餐廳24個,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關愛“一老一小”慈善捐助行動中我市募集資金額全省排名第一,協調省慈善救助專項資金141萬元。依法依規破解“無籍房”難題,21個事涉小區全部完成首次登記,已為626戶居民發證。組織文化惠民活動10萬余人次,全國“四季村晚”示范展示點項目首屆“德惠村晚”廣受好評。市博物館獲評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填補了我市A級旅游景區空白。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本市運動員在省級以上比賽中獲得38金27銀32銅的佳績。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振興突破三年攻堅戰的沖刺決勝之年。德惠市將堅持融入長春“一中心、五高地”建設,聚焦打造長春北部副中心,聚焦“一城三區”發展定位,聚焦“53221”高質量發展目標,在縣域經濟、項目建設、鄉村振興、民生福祉等方面持續發力,確保“十四五”圓滿收官,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德惠新篇章。
初審:張立蘊
復審:石 巍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