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疫病主要危害果實,偶見危害幼苗和梢部。 苗期染病,在幼苗基部產生暗褐色水溢狀斑。易縮或倒伏,不產生立枯狀。以成株發病最甚,果實發病最多,尤其幼果容易發病。發病多是從果實底部或萼片附近開始,病部呈紫色,軟化腐爛,擴展速度迅猛。病部稍凹陷、軟化,濕度大時病部表面生出白色粉狀霉,該菌棉毛較長,最后果實腐爛。莖基部、莖干、枝條發病,病部紫褐色,皮層軟化,稍縊縮,嚴重時病部以上或全株枯死。 茄子疫病屬于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殘體或土壤中、種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殘體帶菌率高,是主要浸染源。土壤中病菌經風雨及灌溉水傳播,浸染植株根莖基部和近地面果實。發病后,病部產生孢子囊,孢子囊開裂散出孢子,借風雨傳播。條件適宜,孢子2小時即可萌發,7-8小時完成侵入,潛伏期2-3天。一旦發病,往往很快擴展到全田。 在8℃-38℃的溫度范圍內均可發病,以28℃-30℃發病最重,相對濕度在85%以上,葉面有水是發病的必備條件。高濕或連續陰雨條件下,該病擴展迅速。 茄子疫病的防治方法:選用耐病或耐澇的品種;選用無病種子、用溫湯浸種消毒、培育適齡壯苗;加強田間管理。高壟栽苗、覆蓋地膜、增施農家肥、控制好溫度和濕度,以減少發病條件;儲運或進入市場后要注意通風、降溫、排濕;發現中心病株,立即噴藥防治。藥劑可用50%瑞毒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8%磷毒鋁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2%克霜氯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各種藥劑交替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