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育苗強調的是噴水和澆水。秧苗生長需要水、肥、氣、熱等諸多因素相互協調。可以水調溫、以水調氣、以水調肥。所以秧田管理的中心是管好水。 扎根現青期,根據有氧長根,無氧長芽的規律,應創造秧田土壤具有較好的通風氣條件,使秧苗迅速扎根立苗。所以芽期秧田應堅持在底水澆足澆透的情況下,一般不補水。干旱、苗床發白時可澆水,澆透即可,保持苗床的通透性。在出苗到3葉期根系的生長需要供給更多的氧氣,此時已處于秧苗異養向自養階段過渡,極不耐低溫缺氧等不良環境。這時期秧苗扎根未穩,自養能力不強,土壤中致病菌也會乘虛而入,所以這一時期仍以促進秧苗根系為主,保持床面濕潤通氣。3葉期以后,秧苗可以完全自養,根系比較發達,通氣組織已發育完善,要酌情適當補水,以增加土壤空氣,培育發達的根系。
水稻育苗“干長根,濕長芽”。種子萌發時,根與芽生長是兩種不同的生長方式。芽的生長主要是胚芽鞘細胞伸長,它沒有新細胞的形成,只要有充足的水分,有氧無氧都可以進行,而且在無氧條件下比有氧條件下伸長更快。而胚根的生長,雖然也有細胞的伸長,但主要靠細胞分裂方式進行。細胞分裂需要大量的蛋白質等有機物質供應,這些物質轉化和參與合成新器官,又需要提供一定能量。沒有充足的氧氣供應,呼吸作用受到限制,細胞分裂不能進行,根也就無法生長,所以有氧長根,無氧長芽,干長根,濕長芽的說法是有道理的。 在生產上,秧苗前期管理要處理好秧苗扎根與立針的關系。在秧田管理中芽期必須堅持濕潤,不要大水漫灌。 秧田管理中的“三忌”是:一忌肥量過大。過多施用有機肥和化肥,會使土壤鹽份濃度過高,種子水分倒滲,影響出苗。即使出苗,也會造成秧苗細弱,容易青枯死苗。二忌大水淹灌。旱育秧田以保持良好墑情的旱田狀態為最適,經常淹水或淹水與干旱反復交替,旱生根系不能形成,甚至發生根腐死苗現象。有些旱育秧田所以失敗,往往就是因為灌水次數過多、淹水時間過長造成的。三忌高溫催長。旱育秧田苗床膜內為無水層調節,升溫快,降溫也快。秧苗2葉期以后,晴天膜內溫度隨日出急劇上升,最高可達40-50℃,如果通風降溫不及時,就會造成高溫危害。表現為秧苗細弱徒長,青枯死苗,損失難以彌補。因此,必須加強膜內溫度管理,及時通風煉苗,嚴防高溫催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