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江源林區基層法院審理了一起法定繼承糾紛案,幫助雙方當事人查清了財產的來龍去脈,化解了雙方矛盾。 五位子女作為原告將繼母起訴到法院,要求其給付己方父親留下的遺產,即原告父親與其妻子(被告)賣房所得27萬元中的5萬元。審理過程中,原告方陳述,其父親生前有一套房產,在去世前被二人賣掉,原告方認為己方五人對父親的財產有繼承權,考慮到繼母年事已高,只需要給付原告每人一萬元即可。這一要求看似并不過分,可在后續的庭審中,被告一度情緒激動,表示絕對不可能同意原告的要求,但是由于年齡關系,其在表達中多為對原告幾人的不滿情緒,卻并沒有提供實際能夠反駁對方訴求的觀點和證據。 面對這樣的局面,承辦法官認為被告的情緒如此激動一定有其原因,單純的判決或許能解決法律問題,但難以修復破裂的親情,因此并沒有急于做出判決,而是決定進行庭后調查。法官經過一番走訪和調查后終于查明,原來案涉房產早在原告父親還在的時候就已經賣出,且前期支付的25萬元已經被被告夫妻二人處置,不能作為遺產繼承,而剩余的兩萬元則為夫妻共同財產,其中一萬元可作為原告父親的遺產,由原、被告6人共同分配。 經過法官耐心細致地調解,原告表示,原告方也只是知道這所房子賣出的事情,具體的付款和過戶時間確實不清楚,既然事實已經清楚,原告方愿意就應得的部分向被告提起和解,此方案也得到了被告的認可。一場因缺乏溝通導致的法定繼承糾紛就此化解,真正實現了“案結事了”。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江源林區基層法院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真情解決矛盾,用真心化解糾紛,把事情辦到群眾心坎上,兼顧法理與情理,促進案結事了人和,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司法溫度。 初審:張立蘊 復審:石 巍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