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意濃烈,滿目蔥蘢,各色鮮花鋪撒在村口、村路兩側,山間的小溪繞過星河般分布的民居,蜿蜒著延伸至高山之外,一座座整齊的民居排列鑲嵌在山腳下,如同點綴在林海里絢爛的繁星——這里就是距靖宇縣城27公里處的景山鎮楊岔河村。 今年以來,楊岔河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賦能鄉村振興,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結合鄉村示范,全面推進鄉村建設,擘畫美好“詩與遠方”。 規劃先行,繪就村莊發展全局圖 景山鎮委托吉林省群集測繪有限公司,將楊岔河村作為“穩定改善類”村莊進行規劃設計,圍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等方面做出了詳細規劃。根據主屯“回”字形坐落布局,把江南水鄉元素和白派居民特色融入整體風貌之中。從村西至村東沿河栽植櫻桃470棵,春賞花、夏嘗果,一點點刻畫成綠樹白墻黛瓦、小橋流水人家的“櫻花村”。同時,逐步完善基礎設施,整村實現街道兩側有圍墻、排水。 依據山水環抱特點,規劃河道河流、水上樂園、燒烤營地等旅游項目,堅持“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產業發展思路,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拉動鄉村經濟發展。 融合發展,繪就鄉村治理網格圖 細化村級網格化管理模式,把全村分為7個網格,由村兩委成員擔任網格長,對106戶常住戶全覆蓋管理,負責包保戶的環境衛生、社情民意、文明勸導、安全住房、公共設施巡查、人居環境治理及防返貧監測等工作。通過明晰村級治理方略,讓村民習慣“有事找網格長”的辦事模式,激發創建活力。 楊岔河村通過常態化保潔、落實“門前三包三維護”和綠化美化等措施,成功改善了人居環境,并在拆舊建新和特色庭院建設方面進行了創新嘗試。同時,還利用涉農整合資金和自籌資金修建了生態護岸石籠,打造出美麗的水系景觀。使用涉農整合資金20萬元,鄉鎮自籌及爭取幫扶單位資金30萬元,在流經村內支流河段修建生態護岸石籠500米。就地取材、編制石籠、保護河道,打造村中景觀、營造親水氛圍。 投入資金130萬元,在主街路兩側建設圍墻1300米。主體采用磚瓦結構,江南灰白色調風格,間隔彩繪及月窗,打造村內文化景觀。自籌資金5萬元,在村內沿河流轉彎處,平整半島區域1800平方米集體用地,打造成半島河堤口袋公園。 順著沿河7公里流域打造生態復合型山水營地,建設“三大營地”(軍事營地、親子營地、浪漫營地),讓游客“不用準備,說走就走”體驗露營。 示范引領,繪就星際聯動振興圖 深化“星級聯動”促振興“星級示范戶”評比工作,在已評比21戶“產業發展星、居家整潔星、生活文明星”示范戶的基礎上,今年創建示范戶總量達到全村常住戶的50%以上,并為示范戶發放獎品、懸掛榮譽牌,促進形成以“星”為榮、創“星”爭“星”的良好社會風尚,引導群眾全力融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工作中,為推進鄉村振興鑄魂固本。 借助墻體文化,在院落的墻體上文圖并茂展示文明禮儀用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規民約等內容。為豐富村內文娛活動、推進移風易俗、提升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村兩委完善落實村規民約,充分利用農家書屋和文化大院載體,開展讀書會、秧歌賽、電影展等活動。在傳統節日開展民俗活動,抵制不良習俗,進一步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從村口古風古韻的村標入村,群山環繞、林木蔥郁,1000平方米綠化景觀映入眼簾。用“處處皆風景、徐徐入畫來”來形容楊岔河村的景致絕不為過。 來楊岔河村露營,感受涼爽夏季。看日落、賞星空、享微風、尋野趣。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這里都有一隅可以安放身心。可以嬉戲玩水,還可以真人CS對戰,在潺潺溪水間踩水,在林間的吊床上休憩,收獲一份簡單快樂的童趣,在這里可以盡情體驗休閑的親子時光……那個出現在陶淵明詩中的山水田園畫卷,已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落實,在楊岔河村徐徐展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