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市大栗子街道加快實施鄉村振興“三步走”戰略,在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的同時,以文化改變村風、民風,以環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以產業發展提升幸福感、獲得感,走出了一條“興在產業、美在生態、富在生活”的鄉村振興之路。 聚焦文化內涵“點”,注重元素有機融合 注重文化的融入,提升鄉村內在品質,培育、提升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在望江村進村路口新建涼亭1處,取名“平安亭”,寓意村民進出平安,生活幸福;在大栗子村小栗子社新建涼亭1處,取名為“小栗子亭”,讓原小栗子村村民留得住鄉音、記得住鄉愁;在葫蘆套村文化廣場新建涼亭1處,因“葫蘆”諧音“福祿”,故稱“福祿亭”,寓意村民福祿齊全,增收致富;修繕水井打造“飲水思源”亭1處,表達今天美好生活來源于新時代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吃水不忘挖井人”。通過對本土人文底蘊的挖掘和整理,重建維系鄉情的精神紐帶,為鄉村振興帶來鮮明的文化標識,也為鄉村振興的特色化發展、差異化布局提供支持。 狠抓環境整治“點”,持續改善人居環境 堅持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的重要工作內容,圍繞村莊整潔、村容村貌提升、廁所改造、農村生活垃圾等重點領域整治,有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使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取得顯著成效。今年以來,大栗子街道持續開展環境整治工作,包保部門、機關干部、黨員志愿者及村民共計200余人次積極參與環境整治工作,平整路邊場地實行“見縫插綠”,播撒花籽、草籽20000余平方米,栽種海棠、梧桐、云杉等500余株。為節約成本街道自行組織力量打造鐵皮垃圾箱14個,營造綠色環保濃郁氛圍,出動鉤機、鏟車等大型車輛300臺次,清理垃圾190噸、邊溝3200延長米、三小五堆及衛生死角93處,大栗子街道環境整體有了一個大提升,農村面貌有了一個大跨越。 提升產業發展“點”,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將鄉村振興戰略與“一谷一城”縱深推進,因地制宜編制產業發展計劃,以品牌帶動產業發展,拉長產業鏈,增加產業附加值。望江村強化發展棚膜經濟,不斷優化蜜汁葡萄種植及深加工產業鏈,擴大海棠雞心果、桃李等種植面積200余畝。大栗子村著力發展草莓、大榛子種植項目,并通過電商平臺實現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全覆蓋。葫蘆套村與“徐大米”品牌合作,建立300畝水稻種植基地,采用人工除草、施用有機礦物質肥等種植管理模式,打造原生態大米。通過產業發展的提升和農業結構的調整,大栗子街道以發展優質高效的綠色經濟作物,夯實農業產業發展基礎,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臨江市大栗子街道以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精神,以文化內涵、環境整治、產業發展三點連線,踐初心,擔使命,把心思用在干事創業上,把功夫下到求真務實上,把努力付諸在發展實踐上,共同繪制鄉村振興新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