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笨豬肉”“笨雞蛋”人們耳熟能詳,已成為“綠色食品”的代名詞。伊通縣西葦鎮堿廠村又將“笨功夫”發揮到了極致,使用非轉基因大豆,采用傳統笨榨的“笨豆油”悄然興起。 8月20日,走進長春農博園10號門的4號展廳四平市供銷社展區,一股濃郁的豆油香撲鼻而來,引得現場消費者紛紛駐足。這股香氣來自伊通滿族自治縣西葦鎮堿廠村的笨榨豆油展區。 堿廠村利用農博會這一契機,通過產品展示的營銷方式向廣大消費者宣傳推介鄉村優質農特產品,讓更多人了解和購買這一鄉村農副產品,切實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譽度。 據了解,堿廠村的笨榨大豆油由村辦企業生產,證照齊全,質量有保證。采用東北黑土地上的非轉基因大豆為原料,結合傳統的笨榨工藝和現代技術,經過嚴格精選、物理壓榨、精煉等工序生產而成。整個生產過程中無任何添加劑和調和油料,既保留了豆油的原汁原味,又確保了其營養成分的完整性。色香濃郁厚重,讓消費者重新感受到當年蔥花炸鍋的老味道。 在現場,伊通縣西葦鎮堿廠村笨榨大豆油廠的工人張淑萍接受了記者采訪,她對笨榨豆油的品質和市場前景充滿了信心。 “我們使用的原材料都是當季優質大豆,笨榨過程中不改變油脂的任何特性,生產過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學添加劑,既保留了豆油的原汁原味,又使豆油的營養成分不受破壞,色香濃郁厚重,用它炒菜,烙餅,炸丸子,煎魚,那都是嘎嘎香,吃出兒時的味道。”張淑萍自豪地說。 據悉,堿廠村笨榨豆油廠致力于生產高質量的非轉基因笨榨大豆油。其取材源于當地肥沃的黑土地生長的黃豆,經過精心加工,保留了大豆原有的營養成分和原汁原味。堅持古法壓榨的原理,年可生產加工大豆900噸,產出大豆油126噸,豆餅720噸。 笨榨豆油不僅是一種產品,更是農民致富的一個產業。堿廠村笨榨豆油項目通過就地取材的方式,鼓勵和帶動農戶種植大豆并負責回收。這一舉措不僅調整了種植結構,還引領農民致富增收。自2020年以來,村辦企業帶領專業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共種植大豆累計達到1500余畝。該村實行“村級引領+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農戶”的多產業發展模式,有效帶動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促進了農民增收。目前,全村常住人口894人,其中參與產業原材料種植、采購、運輸以及產品生產、銷售的農民人數已發展到358人,約占常住人口總數的41%。 “我們村笨榨豆油產品,打造高質量、讓老百姓放心的產品;堅持重信譽、重服務的理念,讓笨榨豆油成為美味佳肴的好伴侶!”堿廠村黨支部書記王利介紹。 目前,堿廠村笨榨豆油產品在滿足伊通本地市場需求的同時,還吸引了長春、四平、遼源等地的客商和消費者前來采購。今后西葦鎮堿廠村將持續提升產品質量,將大堿廠優質笨榨豆油這個農產品品牌做大做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