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大地,越來越多的鄉村美麗蝶變。千陽縣的張家塬鎮寶豐村就是其中之一。 車子穿過櫻花大道,兩邊綠意蔥蘢,各色小花點綴其間,目之所及,一派欣欣向榮。 走進村史館,“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的牌子映入眼簾,這兩塊牌子是寶豐村人砥礪奮斗的成果,更是這個昔日貧困村美麗“蝶變”的生動見證。 “三溝跨七組、數里無人煙、人多難留住、地多難增收、溝多難行路,村集體負債累累,群眾日子也緊緊巴巴……”提及寶豐村的從前,村黨支部書記張永剛陷入回憶。 窮則思變,一變則通。為了讓群眾腰包鼓足,集體經濟壯大,寶豐村將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大力發展現代矮砧蘋果產業。“我們通過構建‘黨支部引領+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組織服務+能人大戶示范+群眾自主發展’新模式,按照集約化生產、市場化運作、品牌化銷售、專業化管理,讓‘土溝梁’變‘花果山’,‘紅蘋果’變‘金果果’?!睆堄绖傉f。 5年來,寶豐村累計建園3000畝,繁育優質蘋果苗木171萬株,銷售優質蘋果1.5萬噸。同時,村上成立寶雞利之民節水灌溉工程公司,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跨市跨縣承接建園滴灌項目,壯大村集體經濟,不斷釋放鄉村振興新活力。 為持續穩定群眾增收和村集體經濟壯大,寶豐村積極引進工商資本、龍頭企業,探索“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市場服務業”一二三產融合新模式,全力發展緊密型聯農帶農經濟機制。 “我們與陜西信華實業有限公司實施鎮企聯建,打造全國首位初級生態原糧精加工生產基地,建設分選倉儲區、加工展示區、民宿旅游區,全力推進農旅融合?!睆堄绖偨榻B。 在提升群眾幸福指數方面,村上推行村民治理積分制管理辦法,將村民日常管理積分情況與村集體經濟收益分紅掛鉤,充分引導村民參與村級事務。 此外,寶豐村高度重視“養老”和“教育”兩大民生工程,村集體每年投入120萬元專項用于教育養老補助,徹底解決農村“一老一少”養老、教育兩大難題,厚植民生底色,涵養文明新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