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輝南縣慶陽鎮,村民把藍莓稱為“藍精靈”,它已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金鑰匙”。 說起種植藍莓,太和村農民林振燕很有心得。2017年初,林振燕向村集體申請承包了80畝退耕還林土地,用來發展藍莓產業。為了學好技術,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鉆研技術,積極參加鎮里舉辦的技術培訓班,還經常向專家請教。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熟練地掌握了藍莓種植技術要領,成為遠近聞名的“藍莓狀元”。 林振燕知道,僅靠理論知識是不夠的,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種好藍莓。藍莓地里,每天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鋪地膜、施肥、清除雜草、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最累最難的活兒要數整形修剪,這要有極大的耐心,一不小心就會影響來年的結果率,一天下來腰酸背痛,但她硬是靠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撐了下來。 經過3年的努力,地里的“藍精靈”終于向她綻放了笑臉,株株果實飽滿、口感好、結果率高,畝產達到了800至1000斤,每斤可賣12元左右,每畝平均毛收入9000元。初獲成功,增強了林振燕擴大藍莓種植的信心,她又承包了200畝退耕還林土地,發展藍莓生產。 林振艷常想:如果姐妹們都掌握了藍莓栽植技術,就不用背井離鄉出去打工了,于是,她組織村里的留守婦女學技術,不僅免費教,還給她們發工錢,既讓大家增加了收入,還學到了一技之長。 展望未來,林振燕有更遠大的規劃:“現在,還只停留在銷售鮮果的階段,對藍莓的附加值還沒有開發出來。以后要延長產業鏈,申請了藍莓冷庫的建設項目,冷庫建好后,就會有更多的銷售渠道。除了銷售鮮果,還可以發展藍莓汁、藍莓酒、藍莓干等產品,不斷豐富產品形態,將來我們的藍莓產業一定會取得更好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