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到啥時候也忘不了村黨支部,是黨支部給俺屯送來了這么好的產業,增加了收入,俺才能娶妻生子,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嘮起現在的好日子,輝南縣輝南鎮永興村碾子房屯村民謝長武有道不盡的感慨。 碾子房屯土地瘠薄,都分布在七溝八梁的山上,而且很零散,見不到一塊平整的耕地,全屯坐落在一條大山溝里。多年來,村民靠著十幾棵果樹和幾畝薄田,勉強維持溫飽,人均收入不足千元,這樣的收入,惡劣的環境,哪個姑娘愿意嫁進來?全屯百十來戶人家,光棍就有40多人,于是,有門路的村民搬走了,有一技之長的外出打工。 俗話說,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項目。1997年,碾子房劃歸永興村。為改變這里的貧困面貌,村黨支部沒有急于求成,而是坐下來開起了“諸葛亮會”。會上,大家暢所欲言,集思廣益,最后,村支書看大伙意見說得差不多了,便大聲說道:“還是種黃煙,大伙都看到了,碾子房的土地最適合種黃煙了,俺敢說咱這能產出最好的煙。” 發展黃煙產業的消息傳出后,在屯里沒引起什么反響,村民的心里在打鼓。對于村民的擔心,黨支部早想到了,于是便有了送煙籽、送技術,送服務的“三送”活動,黨支部成員以此為立腳點,帶著幾名敢闖敢干的村民開始了栽煙創富的探索。 這一年的春天,大地蘇醒了,在黨員干部的帶領下,種植戶起早貪黑地忙碌起來。育苗、栽煙、施肥、打丫、收割、晾曬、綁扎……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黃煙獲得了好收成,每畝收入7000多元,村民信服了,腦袋開竅了,心里也亮堂了,種煙的積極性也高漲起來,南山北溝,東坡西坎,哪怕是巴掌大的地方也種上幾棵煙,村民算起了經濟賬:“一棵煙三塊多錢,干啥不種。” 黃煙產業可是個辛苦活。栽煙時還好,伴著習習春風,聞著野花的芳香,心里甜絲絲的;夏季管理就沒那么輕松了,頭頂烈日烤著,腳下露水濕著,身上汗水蒸著,要多辛苦有多辛苦;秋天割煙時,要掌握時機,早了不行,晚了一場秋雨下來,煙就會損失不小,只能搶進度,爭取割在火候上。 碾子房屯的村民就是這樣,一年又一年地奮斗著,終于迎來了“舉杯相慶”的時刻:日子逐漸紅火起來,家家戶戶充滿了笑聲,手里有了錢,腰桿也硬了起來。40多名光棍漢蓋起大瓦房,娶上了媳婦。村民毛云貴說:“那一陣子,俺屯真是家家蓋新房,戶戶娶新娘,懷揣智能機,轎車地頭放。” 2020年,碾子房屯的黃煙再獲好收成,每斤黃煙賣到20多元,戶均收入15萬元,人均收入在全縣名列前茅。現在,全屯已擁有四驅拖拉機51臺,小轎車21輛。昔日的“光棍屯”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富家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