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雨后,天空湛藍如洗,空氣清新濕潤,置身鹿神之情廣場中,由66個鹿字組成,整體高9.5米的鹿鄉鎮新徽標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古韻悠長的鹿鄉小鎮,煥發勃勃生機。 近年來,在長春市雙陽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鹿鄉鎮積極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以梅花鹿產業發展為基礎,以特色小鎮建設為主線,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重點,突出重要節點打造和實施村屯提標,用實干刷新了鄉村顏值,用匠心增添了小鎮韻味,有效推動了特色小鎮產城人文融合發展,全面展示了中國梅花鹿特色產業小鎮的特色內涵和品牌效應。 科學規劃,彰顯特色。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規格建設中國梅花鹿特色產業小鎮的要求,以鹿鄉鎮“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一谷、一廊、一港”空間發展格局及鹿鄉特色小鎮整體解決方案為統領,充分考慮鹿文化、地域文化、自然生態等資源優勢,結合鎮、村的地理地貌、自然景觀、民俗文化等資源,廣泛聽取基層和群眾的意見,委托中慶設計、吉林科龍編制了鹿鄉特色小鎮提升改造工程初步設計方案,突出鄉村特色,挖掘村莊個性,對主鎮區進行了差異性和特色化規劃設計,切實發揮了規劃的前瞻性、統籌性、科學性,為推動特色小鎮高水平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細化分工,全員參與。按照全區關于高標準打造全省實施鄉村振興現場會經由線路的部署要求,鹿鄉鎮圍繞“一線打造,兩路綠化,三街改造,四點創意,五屯示范,多點提升”的總體思路,成立由了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站辦所負責人、相關村黨組織書記為成員的鹿鄉特色小鎮提升改造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制定了實施方案與考核獎懲制度;以街路為基本單元,明確責任片區,分管領導為片區第一責任人,各站辦所長、村黨組織書記為直接責任人,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了“鎮村屯”三級治理提升體系,切實形成工作合力。 專項整治,助力攻堅。按照全區“七清、七拆、七建”總體要求,強力推進重點工作落實。組建了以城建、公安、行政執法等為主的清障強拆隊,重點開展以鎮區為主的出店經營、亂搭亂建專項整治,清理廢棄建筑和殘垣斷壁,拆除違章建筑。以引領村、示范村為重點,以奢鹿路、大劉公路、雙伊公路、西部外環路、各村屯道路為線條,開展農村生活垃圾、農村改廁及糞污專項治理工程,為鹿鄉特色小鎮凈起來、綠起來、美起來提供了引領樣板。 突出重點,打造精品。按照“讓鄉村更像鄉村,保持鄉村風貌”基本原則,堅持產城人文深度融合,注重鹿文化符號植入、藝術傳承、品牌打造,有效克服施工周期短、工程量大、涉及面廣等難題,累計投入1.6億元實施了鹿鄉大街、盤古大街外立面和路面改造、神鹿橋和仙鹿橋改擴建、沿線村屯打造、神鹿橋廣場建設、綠化美化亮化提升等重點工程建設,把鹿文化融入到樓體立面、廣場綠地、地標建筑等每一個細節,特別是高質量完成了國內最先進、最專業、規模最大的中國雙陽梅花鹿博物館建設并對外開放,切實以文化之魂賦予梅花鹿產業更多內涵,為特色小鎮建設注入了“活水源”,鹿鄉已經成為聞者向往、來者依戀、居者自豪的幸福家園。 創新機制,規范管理。鹿鄉鎮以雙陽區被確定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首批試點單位為契機,在“1+3+X”基層治理模式推廣應用過程中,通過在“X”中明確“三長管事”和“三員監督”的工作新模式,特別是今年率先建立了鄉村治理數字化平臺,以農民手機、數字農業云平臺為信息渠道,實現了鎮村屯工作全覆蓋、聯系全天候、管理無死角、服務零距離,為基層全面實現數字化治理、現代化管理打下堅實基礎。同時,通過鄉鎮機構改革,區鎮關系有效理順,配套改革持續跟進,基本建立起機構設置合理、管理扁平高效、人員配備精干、運行機制靈活的鎮級行政管理體制,切實推動了特色小鎮的發展活力。 創建特色小鎮是時代所需、民心所向、責任所在。下一步,鹿鄉鎮將著力做優規劃、做強產業、做美環境、做實民生,推動“魅力鹿鄉”建設再上新臺階。 力爭到2025年,全鎮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鹿茸總量、鹿茸單產量、鹿茸優質品率均創歷年新高,梅花鹿存欄數達到25萬只,產值突破60億元。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和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生態環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趨于均等,總體進入小康社會發展階段。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全鎮地區生產總值力年均增長9%;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綜合實力在各鄉鎮(街)中排名進一步提升。 發展方式明顯轉變。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左右,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力爭達到30%以上,服務業比重力爭達到35%,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達到3:1。經濟開放度進一步提高,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件。 空間布局趨于優化。基本實現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空間均衡,城鎮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全鎮農業空間比例保持在50%以上,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30%以上。 生態環境更加良好。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市下達指標,森林覆蓋率達到33.8%,林木綠化率達到40%,生活垃圾資源化率達到100%以上,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主要河流、湖泊常年水質達到Ⅲ類標準,基本農田土壤達到綠色農產品生產標準。 生活水平明顯提升。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區75%以上,人均收入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2倍以下,脫貧攻堅成果不斷鞏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公共服務持續完善。政府在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等民生領域的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進一步健全,政府職能實現根本性轉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在功能布局上,按照全省“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長春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的“一廊、一脈、一帶、四城”的發展格局,以及鹿鄉鎮位于省現代農業產業園、長春城市副中心、長春現代化都市圈三核心區,依托產業、交通、區位基礎優勢,鹿鄉鎮將以梅花鹿產業發展為基礎,以特色小鎮建設為主線,按照“南生態康養、中規模養殖、北產業集群”的思路進行總體功能布局,著力打造“一鎮、三區”,構建“一谷、一廊、一港”的城鎮空間結構。 隨著大健康時代的到來和梅花鹿被正式納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以及全省鄉村振興現場會在雙陽區召開,梅花鹿產業發展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迎來新一輪轉型發展、加快發展的多重機遇。鹿鄉鎮將用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開放胸懷,搶抓百年機遇,建設百年工程,打造百年小鎮,實現百年夢想,完成百億產值,讓鹿鄉在新的歷史時期煥發出新的光彩,推動雙陽率先融入長春現代化都市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