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遼河墾區雙山鴨場,不斷加快實施稻米產業振興工程,依托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優勢,實行差異化生產,成立了“吉林省丫鴨米業有限公司”,打造稻米市場品牌。今年,綠優水稻又獲豐收,全國各地訂單飛如雪片般飛來。 當地水稻最大的特色是鴨稻共養生產模式。在省勞動模范,場長兼黨委書記都業龍的帶領下,邀請吉林省農科院專家深入田間地頭,現場開展稻田養鴨、養魚培訓,使農戶成熟掌握了鴨魚稻共作生態米的生產流程。稻谷村村民們在稻田里利用鴨子除蟲、除草,鴨子的排泄物還田做肥料,并適當施用有機生物肥,從而確保水稻整個生長期不施用任何化肥農藥,達到國家綠色食品標準,水稻種植戶每公頃可增收3000元。 雙山鴨場綠色水稻種植基地,采取“公司+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實行“統一品種種植,統一標準用肥,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監督管理,統一產品收購”的“五統一”經營方式。建設優質水稻種植示范基地3000畝,以東北優質水稻品種“秋田小町”“稻花香2號”為主打品種。為確保標準化種植,當地與省農科院合作,組建優質水稻技術研發團隊,負責對基地農戶進行跟蹤技術培訓和田間管理指導,現已形成優質稻米產業園區。現在,吉林省丫鴨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吉犁”牌鴨田大米、弱堿大米系列產品,遠銷四平、長春、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百姓餐桌, 在2017第十七屆北京國際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博覽會上榮獲“優質農產品獎”。 談到2018年農業生產,場長都業龍表示,雙山鴨場將繼續采取多項扶持措施,重點實施優質稻米產業園區建設。計劃發展綠色有機優質水稻基地3000公頃。其中,有機水稻種植面積300公頃,弱堿水稻種植面積200公頃,綠色水稻種植面積2500公頃。按品種進行合理布局種植,建設千畝稻鴨共育有機米圍欄工程、千畝稻魚共育有機稻米圍欄工程和萬畝綠色優質稻米示范工程。實施水稻工廠化育苗新技術,實行以家庭農場、合作社為生產基地的整地、插秧、收獲全程機械化,建立產品加工展示、銷售及技術培訓中心,展示和銷售園區稻米產品,宣傳墾區稻米文化,并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進行小范圍試驗、示范和推廣,建立新品種新技術核心示范區,耕作管理方式改良示范區,優質高產示范區和現代化水稻生產設施試驗示范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