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相綻放的花木、寬敞整潔的街道、清澈透明的河水……這是時下通化縣四棚鄉村莊呈現出的風景畫卷。今年以來,該鄉依托豐富的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全面改善農村基礎條件,提升人居環境,打造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的新時代美麗鄉村,走出了一條“美麗鄉村+文化旅游”有機結合的新路。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高度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該鄉抓住歷史機遇,按照“打造一張旅游名片、建設兩條觀光帶、提升系列旅游景點”的旅游發展思路,加快推動全域旅游發展。將美麗鄉村建設以轉型升級打造鄉村文化旅游區為帶動,推動全鄉美麗鄉村建設走成片連線精品化路線,實現“美麗鄉村+文化旅游”助推鄉村振興融合發展。近日,挖掘機挖出第一鏟土,標志著四棚鄉車嶺背村綜合廣場破土動工,這是該鄉美麗鄉村建設的又一力作。從車嶺背大橋開始向三人班村建設依水休閑廣場,面積將達到6200平方米,將原來的馬路市場及農貿市場全部外遷到此,徹底解決多年來馬路市場帶來的安全隱患,實現廣場多用化。 三棚村在修繕邊溝圍墻的基礎上,建設四季生態農莊。農莊占地90畝,采用招商引資的方式建設集體經濟區、反季節蔬菜區、民宿采摘區、動感地帶區4個特色區域。同時,依托“萬畝紅松母樹林”大力發展堅果產業,實現堅果深加工,提升產業附加值,打造“產業+生態+人文”的三維美麗鄉村,全面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讓農村真正美起來,農業真正能強起來,農民真正富起來。 新時代的美麗鄉村,既要展望未來,又要留得住鄉愁。該鄉在規劃過程中,融入當地民俗文化和既有的生態資源,以留住鄉村底蘊為落腳點,激活沉睡資源,挖掘9個村歷史文化、民俗風情、鄉賢志士和具有紀念意義的事件建設村級記憶墻,使群眾銘記歷史,勵志前行,賦予村莊內涵,彰顯美麗鄉村的獨特文 化 神韻。目前已有7個村完成項目建設,車嶺背村打造的高標準黨建村史館正在規劃建設中。 如今,“美麗鄉村+文化旅游”帶來了一場巨大的蝴蝶效應,農田變景區、荒地變公園、產品變商品,美麗鄉村建設遍地“開花”,一幅幅美麗文明、生態宜居、興業富民的鄉村畫卷,正在四棚鄉大地上徐徐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