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天氣漸寒。立冬前一天,記者來到了位于扶余市五家站鎮的文良興農源機械化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這里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地里,一排排大棚鋼架正在鋪設;路邊,一座房舍正在興建;棚里,西紅柿的新苗正被培育…… 在合作社溫暖的會議室里,史文良,一個略顯靦腆的年輕人,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故事。 現年33歲的史文良,當年響應政府號召,離開土地到長春市打工,之后又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長春市天華眾達科技有限公司。隨著我省吹響了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號角,特別是開始進行農業供給側改革,他敏銳地感覺到這是發展農業產業的機遇,于是,毅然決定返鄉創業。 2015年,史文良注冊資金500萬元,在自己的家鄉沈陽村創辦了文良興農源機械化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先后投入資金近2000萬元,購買農業機械,流轉、托管耕地,建設蔬菜大棚,辦起養豬場,合作社迅速壯大起來。 建設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的100棟蔬菜大棚,種植豆角、香瓜、西紅柿等蔬菜;養豬場2017年出欄生豬2000頭,采取自繁自育的方式,不斷擴大養殖規模。發展循環經濟,建設沼氣池,把豬的排泄物通過發酵進行無害化處理,用沼氣燈為大棚供暖,用沼液沼渣為蔬菜追肥、改良土壤。為了生產出綠色有機蔬菜,他還發明了純有機的殺蟲劑“三辣水”,用于蔬菜生產。今年合作社僅蔬菜大棚預計純收入可達200萬元,養豬場的年產值也將達到180萬元。 讓他思想產生巨大變化的,是今年他作為青年農場主參加了省農委和省外辦組織的去法國學習,在法國布列塔尼國立農業及食品高等教育學院進修并獲得了證書。他告訴記者,通過學習,他增強了發展生態環保循環農業的理念,同時,也增強了發展現代農業的信心。 回國后,他決定開始合作社二期建設,在2017年冬季再建設標準化大棚70棟,高標準日光溫室30棟。同時,計劃發展溫室無土栽培以及鄉村觀光采摘等項目。記者剛到合作社時看到的正是這些項目建設的場景。 史文良拿出一本精制的策劃書介紹道,合作社要用好用足國家扶持現代農業的政策,創辦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規劃占地1萬畝,以三年為期,共投資1.6億元,其中一期占地1000畝。 他描述了園區的藍圖:全部建成后,這將是一二三產融合的綜合性多功能園區;農民接受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術的培訓區;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業功能拓展的先行區;農事體驗和鄉村休閑旅游觀光的目的區;現代農業生產與新型農業產業培育的樣板區;農業科技成果和現代農業裝備應用的展示區。 藍圖繪就,大業初創。那一棟棟豬舍、一排排大棚,還有那剛剛出土的幼苗,正蘊育著新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