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國有大行,正在把創新打造成為經營變革新的“發動機”。 縱觀全球科技巨頭和“百年老店”,無一例外都是創新的推崇者。當下,創新在很多行業被賦予了更深刻的內涵。 曾經,評價一家商業銀行是否強大,更多看資本金、資產規模、客戶體量、長期業績等指標;如今,“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大幅提升,銀行業呼喚更多突破性創新。 作為年輕的國有大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不僅將創新基因深度融入到全行的戰略布局、經營思維、企業文化中,更追求創新真正落到實處,為客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提升。這樣的特色化創新,洞穿了創新的本質,也更有行業借鑒價值。 01打造新的“發動機” 一家公司如何看待創新,決定了這家公司的未來。 在銀行業,創新已經成為經營變革新的“發動機”。一是數字化發展進入深水區,從戰略到業務一線都需要創新動能的持續注入;二是破局同質化發展模式需要創新;三是客戶需求越來越追求個性化,為客戶創造價值,銀行需要提升創新能力。 如何解決創新難題?這需要超前的戰略眼光、不斷用創新全面武裝自己,才能實現戰略上的強力布局。 縱觀銀行業,不乏推崇創新的代表。 郵儲銀行就是這樣一家銀行。從郵儲銀行的愿景、目標、企業文化等可以發現,“創新”兩個字無處不在。在戰略愿景中,郵儲銀行注重“創新驅動”;在經營理念上,郵儲銀行堅持“洞悉市場,先行一步”;在價值觀里,郵儲銀行提倡“擁抱變化,持續創新”。 如何打造創新引領能力,保障基業長青是一大行業難題。郵儲銀行給出的答案是,“以創新為第一動力,完善創新機制、培育創新能力、營造創新文化,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首先,是找準自身的市場優勢。憑借自身的資源稟賦,長期深耕“三農”和小微市場,郵儲銀行具有較強的市場優勢。同時,龐大的零售客群,與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使得“創新”能夠給郵儲銀行帶來新的動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其次,郵儲銀行響應新時代對新金融的呼喚,沿著“5+1”戰略路徑,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生態金融、協同金融、產業金融、綠色金融,將風險合規貫穿始終。 找到了自身的競爭優勢,郵儲銀行還用“創新”強化能力建設,通過頂層設計、逐級宣貫、試點推進,逐步建強專業核心、體系支撐、協同整合、科技助推、機制驅動、創新引領“六大能力”,打造了鄉村振興、中小微企業、主動授信、財富管理、金融市場五大差異化增長極。 此外,要成為創新的引領者,更離不開其強大的創新文化基因,通過內部改革形成適配數字化的組織結構不可或缺。 “一個優秀的銀行一定是‘啞鈴型’的組織架構,就是總部很強、后臺大,前線也大,服務客戶的人很多,這是理想的大型銀行組織架構模式。”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在2022年度業績發布會上稱。 近年來,郵儲銀行一直在推進啞鈴型結構組織變革。一方面,把大量的事務性作業批量集中在總部,用人工智能來代替寶貴的人力去處理這些工作;另一方面,不斷精簡省分行和二級分行的部門及人員,壓縮中間層。 劉建軍認為,在二級分行機構改革中,當做服務、做營銷、“打糧食”的人員占比達到50%的時候,銀行對市場拓展能力、價值創造能力會有很大的跨越。當前郵儲銀行這類人員占比在30%左右,這是郵儲銀行推進市場機制改革的一個目標。 隨著創新戰略的深度融入,強大的戰斗力也水到渠成。“我們將把‘創新’放在首要位置,從現代商業銀行底層邏輯出發,把創新融入郵儲文化的血脈,使其成為打破同質化競爭的破局之道,讓百年郵儲在新時代煥發磅礴動力。”劉建軍在郵儲銀行2022年年報致辭中稱。 截至2022年末,郵儲銀行資產總額突破14萬億元,同比增長11.75%;負債總額13.2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29%。14萬億的郵儲銀行,正在通過創新驅動這艘大輪,駛入更寬闊的航道。 02構建差異化“增長極” 曾經有一種“大企業不創新”的誤解,認為大企業守著固有強大的市場,做出變革現狀的創新更難。 其實不然。在管理學大師德魯克看來,規模并不是創新的障礙,真正的障礙是現有企業本身的運作,特別是現有的成功運作方式。 “每一個組織為了生存都必須進行創新”,“所有組織必須做好拋棄現在所做一切的準備”。德魯克直言,創新要“著眼于貢獻”,做出開拓性的、有創意的貢獻;創新一定要“著眼于明日”,絕不可安于現狀,墨守成規。 “著眼于明日”“著眼于貢獻”的創新標準,同樣適用于銀行業。 具體來看,銀行的創新能力包括了業務創新能力,能夠把握市場需求變化,不斷在產品服務推陳出新,勇于打破傳統思維的禁錮;科技創新實力,帶來高效率及高轉化;管理創新能力,任何一家銀行的未來發展,都需要自上而下激發創新能力。 全面而強大的創新能力建設,正是郵儲銀行前進的方向,包括了全面提升風險引領能力;全面創新變革客戶服務方式,加強產品服務創新,提升客戶服務能力;以效率為指引、科技為支撐變革經營體制機制,堅定推進集約化改革,全面提升管理效率。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郵儲銀行在五大差異化增長極上面下功夫,加強主動式創新發展,在同質化競爭中突圍。 首先是讓普惠金融、鄉村振興與小微金融等傳統業務板塊煥發新生。在堅持做“三農”金融主力軍的過程中,郵儲銀行堅持“三農”金融數字化轉型“一條主線”,將數字化深度融合在發展“三農”金融業務當中。 為解決農村信用問題,郵儲銀行結合“三農”業務中的熟人模式,通過科技賦能建設了行政村可視化管理平臺,再加上成立一支由關系客戶經理、管村客戶經理和風險員組成的“鐵三角”管理團隊,信用村模式迅速推廣。截至2022年末,郵儲銀行建成信用村38.35萬個,評定信用戶超千萬戶。 在小微金融方面,郵儲銀行通過構建“5D(Digital)”體系,強化小微金融服務專業核心能力。截至2022年末,郵儲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18萬億元,在客戶貸款總額中占比超過16%,穩居國有大行前列。 其次,在郵儲銀行差異化創新發展的五大增長極之中,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其提出的“主動授信”模式。 如何理解主動授信?這是郵儲銀行對存量客戶深度經營,“把主動授信變成觸達客戶的‘金手指’。” 在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為了精準觸達4億存量農村客戶,郵儲銀行通過后臺的交易數據,疊加工商、稅務以及社保等外部數據,再加上農業農村大數據來做輔助,測算出農戶的授信額度,再通過短信、手機銀行App、電話等方法觸達。 主動授信的效果是明顯的。2022年9月,郵儲銀行啟動主動授信以來,為1000多萬農戶、個體工商戶測算了預授信額度。截至2022年末,郵儲銀行零售業務主動授信名單庫規模已超7000萬人,累計授信超500億元。 三是財富管理。郵儲銀行始終堅守一流大型零售銀行戰略。截至2022年末,郵儲銀行服務個人客戶超6.5億戶,個人銀行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10%,占營業收入的70.28%,同比提升0.68個百分點,零售貢獻度領先同業。 財富管理正在成為郵儲銀行一大新的增長極。“以AUM為綱”,郵儲銀行制定出臺了《郵儲銀行財富管理三年行動方案》,目標是爭取早日躋身國內財富管理銀行第一梯隊。 隨著客戶分層服務完善、手機銀行8.0版本上線,都為郵儲銀行差異化、特色化服務客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截至2022年末,郵儲銀行個人客戶資產(AUM)13.89萬億元,同比增長10.83%;VIP客戶數4735萬戶,同比增長11.07%。 最后一個增長極,是金融市場業務。郵儲銀行打造了金融超市、票據集市、投資投行、專精特新四大生態場景,建立了強大的同業市場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郵儲銀行堅持以數字化轉型為驅動,秉承開放銀行、生態銀行、數字銀行、科技銀行的理念,成功上線運營“郵你同贏”同業生態平臺,為同業客戶提供多產品多層次綜合金融服務。2022年,該平臺已上線融資交易大廳、票據交易大廳和基金交易大廳,平臺簽約客戶數超過1100家。 通過主動創新實踐開啟了差異化經營模式,郵儲銀行在落實國家戰略、支持實體經濟、增進民生福祉中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在建設一流大型零售銀行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03數字化打開更大想象空間 談創新離不開數字化。 數字化轉型亦是未來銀行立于引領者位置的關鍵。從金融科技投入與人才實力看,大型銀行更具有科技創新的能力與優勢,打開了銀行未來發展的巨大想象空間。 2022年,郵儲銀行以“十四五”IT規劃為引領,深入推進智慧、平臺、體驗、生態和數字化“加速度”(SPEED)科技戰略實施,為推動全行數字化轉型做好科技支撐。 在科技和人才投入上,郵儲銀行力度進一步提升,2022年信息科技投入106.52億元,同比增長6.20%,占營業收入的3.18%,總行IT隊伍增加至4294人,全行超過6300人。 敢于突破,勇于主動創新,換來了多個金融科技項目實現新的行業引領。 這一年,郵儲銀行新一代個人業務核心系統建設收官,是大型銀行中率先同時采用企業級業務建模和分布式微服務架構,高峰可提供每秒6.7萬筆的處理能力,滿足未來10年郵儲銀行的業務發展需要;同時,新一代公司業務核心系統首批次投產成功。 以四個“新一代”、十大項目群、100項重點工程建設為抓手,郵儲銀行不斷加強企業級共享平臺建設,深入推進敏捷研發,探索“派駐式” “嵌入式” “項目式”三種敏捷項目管理模式。2022年,郵儲銀行330項信息化工程投產上線。 此外,郵儲銀行還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方面,創新技術應用;構建“平臺+能力+應用”的金融科技創新格局。 如何將金融科技落實到最終的創造價值上,是檢驗銀行金融科技實力的重要標準。這方面,郵儲銀行尤為注重提升科技“強心”效果。 在零售金融創新方面,2022年郵儲銀行以全新的架構、全新的設計、全新的交互升級了手機銀行8.0,不斷突破行業的創新邊界,如為客戶提供8年資金明細查詢,并設置了青春版、三農版、大字版等多個版本等。 在公司金融方面,上線推出企業手機銀行,優化信貸業務平臺,創新“原子能力庫+業務場景編排”開發模式,線上化小微貸款產品余額1.12萬億元;搭建開放、多元化的場景生態平臺服務鄉村振興。 郵儲銀行的金融科技創新,已經跑出了“加速度”,全面推動該行的數字化轉型向縱深推進。 04更深底蘊、更年輕化 當大部分金融服務趨于線上化、數字化,如果不能構建差異化、有生命力的企業品牌形象,銀行便會被淹沒在同質的產品中。 對于銀行業而言,企業品牌形象的重塑其實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包含了豐富的內涵,反應的是一家銀行的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需要銀行去持續耕耘。 一方面,銀行需要借助更好的產品與客戶服務,打造專業且有溫度的品牌形象,從而獲得各類用戶的認可,讓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在銀行內部,銀行業也需要通過組織變革將品牌上升到企業文化、員工思維的高度,賦予品牌形象更多厚重感。 致力于把創新刻入“基因”的郵儲銀行,已將品牌創新理念融入到了一點一滴的工作中,以年報為例,郵儲銀行通過個性化的排版設計,體現了這家銀行追求簡潔與細節的品質;每年年報都以該行員工作為封面,更是體現了郵儲銀行把員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與此同時,郵儲銀行還將創新深度融入經營理念和日常經營中,重塑自身的品牌形象、企業文化和市場價值。如果要總結郵儲銀行構建的新的品牌形象,那就是“底蘊、年輕及創新”。 中國郵政儲蓄可追溯至1919 年開辦的郵政儲金業務,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構建了郵儲銀行深厚品牌“底蘊”的根基;成立于2007年的郵儲銀行,擁有年輕化經營的勇氣與氣質;全面的“創新”發展戰略也將帶來新的品牌蛻變。 正如在經營理念、戰略愿景、價值觀中都包含了創新,郵儲銀行的創新已經滲透到從上到下每一位員工的日常工作中。隨著員工的創新、數字化意識不斷提升,創新的力量,在未來某一天一定會從量變到質變。 郵儲銀行更大的爆發力正在醞釀中。 3月29日,郵儲銀行發布了公告,完成了450億元定增,中國移動全額認購持股比例達到6.83%,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郵儲銀行與中國移動一起,有望構建起“通信+金融”的生態圈,推動形成“科技-產業-金融”的生態循環形成。同時,郵儲銀行近4萬個網點與中國移動9億用戶的疊加,為未來普惠金融、鄉村振興、零售金融等業務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 以變化應對變化,才能制勝長期。隨著“創新”基因的深度融入,郵儲銀行不斷求變求新,有望為未來成長注入更強大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