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茴魚,又名青鱗子、斑鱒子魚,為吉林省特有的小型冷水名貴經濟魚類,肉味鮮美細嫩,頗受山區消費者喜愛,其經濟和科研價值極高,銷售市場供不應求,養殖前景廣闊。吉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近年來通過技術攻關,突破繁育關鍵技術,取得原創性成果,在省內示范、推廣應用,為土著瀕危冷水魚繁育和資源增殖做出了貢獻,帶動了我省冷水魚產業發展。 鴨綠江茴魚稚魚培育技術分室內培育和室外培育兩部分。 (一)室內培育技術 1.飼育槽 采用玻璃鋼平列槽主槽,規格長×寬×高=2. 8 m×0.52 m×0.22 m。稚魚培育前,用含量10 %的聚維酮碘20 mg/L消毒24 h,距出水管20 cm處設置30目的攔魚網柵。 2.稚魚規格與放養密度 稚魚均重0.01 g/尾,放養密度20000-30000 尾/m2;均重0.1 g/尾,放養密度10000-15000 尾/m2;均重0.3g/尾,放養密度7000-10000 尾/m2。 3.水深、進水量、水溫、溶解氧 飼育槽水深11-15 cm,進水量5-6 L/min。培育水溫8 ℃-12 ℃,養殖水體溶解氧≥6mg/L。 4.飼料與投飼 飼料采用豐年蟲無節幼體活體,每天每萬尾投喂20 g,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1次。隨著稚魚的生長,逐漸加大投喂量,以90 %稚魚飽食為宜。 5.日常管理 每天清晨沖刷飼育槽,將殘餌、糞便、污物清理干凈,保證養殖水體清潔衛生。及時清刷攔魚網柵,保證水流暢通。觀察魚的活動和攝食情況,發現魚病及時對癥用藥。每半月抽樣1次,根據稚魚規格及時分槽培育。 6.魚病防治 魚用工具每3 d用10%含量的聚維酮碘20 mg/L消毒24 h。每隔半個月消毒稚魚1次,具體做法:清晨,將飼育槽水深降至4-5cm,用2 %濃度的食鹽溶液消毒稚魚40 min,連續3-5 d,預防和治療細菌性疾病。 (二)室外培育技術 1.培育池 選擇近水源處的水泥池,長8-10 m,寬1.5-2 m,深0.5-0.8 m,面積12-20 m2;坡降0.3 %;進、出水口設置8目的攔魚網柵,出水口通過閘板控制水位。 2.稚魚規格與放養密度 稚魚均重0.5 g/尾,放養密度5000 尾/m2;均重1 g/尾,放養密度3000 尾/m2。 3.培育池水深、水溫、溶解氧、池水交換量 培育池水深0.3-0.5 m,水溫8 ℃-12 ℃,養殖水體溶解氧≥6 mg/L,池水每小時交換1次。 4.飼料與投飼 飼料采用蚤類和鮭鱒魚全價配合飼料相結合,飼料粗蛋白≥48 %。 稚魚規格0.5-1g,每天每萬尾投喂蚤類500 g,上、下午各1次,投喂0.2 mm粒徑的配合飼料8次,上、下午各4次;稚魚規格1-2 g,每天每萬尾投喂蚤類300g,上、下午各1次,投喂0.3 mm粒徑的配合飼料6次,上、下午各3次。投喂量以90%稚魚飽食為宜。 5.日常管理 及時清刷進、出水口,保證水流暢通;經常檢查攔魚柵,防止魚逃逸;每3 d刷池1次,保證養殖水體的清潔衛生;根據魚的活動情況和攝食情況,觀察有無魚病發生;每半月抽樣1次,根據稚魚規格及時分池培育。 6.魚病防治 魚用工具,每隔3 d用10 %含量的聚維酮碘20 mg/L消毒24 h。魚病預防:每天清晨用10 %含量的聚維酮碘5 mg/L流水全池潑灑,防治細菌性疾病,連續3-5 d。
推廣單位:吉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 聯系地址: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昆山路1195號 郵政編碼:130033 聯 系 人:肖志國,杜曉燕 聯系電話:18644980918,13844998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