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家鄉房頂上的裊裊炊煙,讓我留戀陶醉,讓我備感親切。多年不見了,它縹緲如云,朦朧似夢,見到它,就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家鄉的從前…… 榆樹市先鋒鄉民權村興隆堡屯就是我的出生地,是我可愛的家鄉。記得小時候,天剛亮,當村子里的炊煙升起,隨著輕風升騰起來,母親就會系上圍裙點燃灶火,瞬間,我家煙囪里的炊煙也升起來了。灶坑前,火光映紅了母親的臉,她把一根根柴火添進爐膛,將鍋里的水燒沸。不一會兒,我就吃上了熱乎乎的飯菜。 家鄉清晨的炊煙是最美的,淡淡的藍藍的炊煙,在土坯結構的農家小院的房頂上、綠樹上彌漫,讓人想起清晨山野樹林里飄動的霧靄。晨風吹來,村莊便脫去輕紗迷霧般的睡衣,裸露出鄉村初醒的清新與美麗。這時,抖動翅膀的大公雞,懶懶地叫著,還有悠閑蹣跚哞叫的老黃牛,慵懶肥胖的大黑豬,在院落的窩中睡覺的大黃狗,蹲在雞架睡覺的老母雞,活蹦亂跳的孩子們,挎筐拾糞的老漢……構成了莊稼院里一派祥和安樂的圖畫。 這里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勞的人們,在這片黑土地上繁衍生息。農忙時出工的人們要早起,天還沒放亮,空氣中還散發著潮濕的牲口糞便氣味,炊煙便跟著早早飄起。 暮靄中,炊煙裊裊升起,晚霞映照下高低不齊的小房,散發著一種淳樸和善良的氣息,顯得古樸而恬靜。伴隨著炊煙的升騰,田間勞作的人們在炊煙的呼喚下,趕著老牛,扶著馬犁杖,扛著鋤頭,順著村道走回來。頓時,馬的嘶鳴聲,牛的哞哞聲,羊的咩咩聲,個別人家鐵牛的隆隆聲,狗吠聲,雞叫聲……匯成了農家歡樂的海洋。 后來,我去鎮里讀高中。有時一個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來,遠遠地看見村莊周圍的樹林里彌漫的炊煙,我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加快回家的步伐。因為我知道:炊煙里有柴草的味道,夾雜著淡淡的蔥花味兒,還有媽媽做的小米飯、高粱米飯、酸菜餡餃子和土豆醬香…… 再后來,我離開了故鄉。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懷鄉的情緒越來越濃,曠野里的那縷縷炊煙,時時在心中繚繞著,經久不散。飄蕩在家鄉的炊煙,是那么的親切、自然而諳熟,總讓我有一種疲憊時的撫慰。 好想時常能聞一聞故鄉炊煙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