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牛”,腦海中會一股腦兒涌現出許多詞匯,如老黃牛、牛氣沖天、初生牛犢不怕虎,吹牛、九牛一毛等等。倘若有過農村生活經歷,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拉車、耕地的牛。 在我刻骨銘心的記憶里,從小學到高中,家里前前后后養了有三四頭牛,這可是養家糊口的“寶貝疙瘩”,為這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 那時,只要到了周末,雷打不動的差事就是割牛草。我約上三兩個小伙伴兒,背著籮筐就“飛”出家門,時而在山澗里追逐,時而在小河邊嬉戲。瘋淘了大半天,肚子開始“咕嚕、咕嚕”叫個不停,這才想起父母交待的正事,一下子亂了手腳,不管三七二十一,樹葉、雜草混雜著裝滿了那個感覺突然變大了的籮筐。 有時,我感覺割草不好玩,索性就牽著牛去山坡上放,看到草多的地方,就用七八米長的繩子把牛拴在樹上,隨它在可控的范圍內乖乖地吃草,我們就滿山遍野地逮蝎子、掏鳥蛋、摘果子,或是找一避風“港灣”睡上一大覺。常常是老牛吃完了“地盤”上的草,只能可憐巴巴地等著它的小主人來給它換一個新環境。 記不清,我被父母訓斥了多少回,好幾次都是連人帶筐一起被“趕”出了家門。有一次,正當我頗感委屈之時,看見了拴在門口老槐樹下的那只老牛,氣就不打一處來,悄悄地沖它發泄著憤怒。只見它瞪大眼睛看著我,絲毫沒有半點屈服的樣子,我只好作罷。殊不知,我剛要轉身離去,無意間聽到了老牛的肚子也在“咕嚕嚕”直叫,我頓時感覺到自己錯了,萬分愧疚,不該對這頭出盡苦力的老牛發火。 從此,我改變了許多,不再那么淘氣和貪玩,學著大人的模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跟老牛也加深了感情,偶爾也會和它交流一番。雖然是我一個人富有戲劇性地在自問自答,而它就會瞪著又大又圓又黑的眼睛一直看著我,時不時尾巴左右甩幾下。 高中畢業后,我因辦理農轉非戶口并安置工作,急需一筆手續費,家里這幾年又是給父親治病又是供我上學,早已一貧如洗,無奈之下,慈祥的母親就忍痛作出決定,要賣掉那頭老牛。趕集的那天,空中下著小雨,我一直陪伴在老牛身邊,看大舅跟買主在討價還價,我的心里像被打翻了的五味瓶,處在忐忑糾結和煩躁不安之中,舍不得離開伴我成長的老牛,不知不覺間有了難以割舍的深厚情感。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已三十年過去,我還是忘不了那頭不知疲憊、忠心耿耿的老牛。在我的童年時光里,有它默默無聞的“忠誠陪伴”;在我的成長歲月中,有它任勞任怨的“勵志鼓舞”。 一路走來,我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命運賽場闖蕩,到“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生職場蛻變,靠的就是那股“不驕不躁、不卑不亢”的精氣神,干干凈凈、本本分分做事,踏踏實實、老老實實做人,一步一個腳印,在筑夢的人生道路上默默耕耘、不懈奮斗,用勤勞的雙手描繪出屬于自己的一道亮麗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