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伊通滿族自治縣聚焦多產業融合式、集聚式發展,構建了現代化農業產業發展體系,持續解決農業資源要素配置和農產品供給效率之間的問題。通過提能力、拓渠道、強品牌的農業發展之路,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農業高質量、現代化發展按下“快進鍵”。 堅持高質量發展,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以保障糧食安全為底線,堅持“穩面積、提產能、提效益、提收入”的總思路。一方面,守住188萬畝耕地保護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發展,年糧食產量已經突破23億斤大關。另一方面,強化高產能、高思路和高效益,新建高標準農田8.41萬畝,推進棚室面積達到2746畝,經濟作物產值實現2.5億元?!肮?農戶”模式得到推廣,規模養殖場達到19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862個、家庭農場2978個。 強化技術創新與集成,提高糧食生產的科技貢獻率。如今,伊通縣農業綜合機械化率已經達到90.1%,其中機耕面積182.54萬畝,機耕作業率97.1%。機播面積174萬畝,作業率達到92.56%;機收面積147.2萬畝,作業率達到78.3%。 堅持全口徑調整,推進融合式發展伊通結合市場需求,明確縣域畜牧業發展定位,即在合理規劃畜牧業布局基礎上,以大型養殖企業為龍頭,以適度規模養殖場為主體,著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2022年,全縣豬、牛、羊、禽、鹿出欄分別達到92.4萬頭、23.6萬頭、8.2萬只、1102.6萬只和1.08萬只,同比增長33.5%、35.6%、7.7%、84.4%、6.1%。 依托伊通黃?,F代農業產業園,伊通溫氏集團以及孫氏鹿業、晶森鹿業等平臺在規?;B殖、規模化銷售等方面建立了“伊通模式”。僅2022年就在50個村建立養殖社區互助站,覆蓋養殖戶3000戶,肉牛12萬頭,增收2.75億元。2022年,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達到36.4%,同比提升8.6個百分點。 全縣棚室已發展到1879棟1943畝,現有30畝以上規模園區10個。在產果蔬和食用菌面積1026畝,待產棚室蔬菜種植面積872畝,花卉面積45畝。定植棚室蔬菜黃瓜、西紅柿、茄子、辣椒、豆角等茄果類面積260畝,日產量可達到3噸以上。蔬菜種植面積已經發展到6.4萬畝,其中陸地蔬菜面積5.8萬畝,保護地面積0.27萬畝,年總產量可達20萬噸。 做強做大種子育繁推一體化體系。依托伊通稷秾種業、育強種業等種子龍頭企業,緊抓農墾改革和種業發展雙重機遇,依靠創新驅動和協同合作,構建了具有伊通特色的種子產業化新格局。不僅培育出“伊單”“稷秾”“巨豐”“育強”等多個種子品牌,同時也將伊通種子推廣到黑吉遼三省以及新疆、內蒙古等地區。 堅持培育品牌,強化區域農業競爭力積極推進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通過政策引導、項目帶動、環境優化等舉措,筑牢產業鏈、完善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做強創新鏈。 馬鞍山鎮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鎮、有12個鎮村被認定為省級以上種植類“一村一品”示范鎮村,“伊鹿高鴿”農產品品牌商標注冊完成,成功打造四平市區域公共品牌“平地生香”授權企業10家,認證伊通大米、伊通榛子、伊通梅花鹿、伊通黃牛等地理標志農產品10個。鎧繹特種果品、伊通黃?,F代農業產業園被評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