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長白縣金華鄉,白墻黛瓦的村莊,鱗次櫛比的大棚,干凈整潔的道路,擊壤而歌的生活……一幅治理有效、民風和諧、人民幸福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近年來,金華鄉緊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發展的“蝶變”之路。 立足農村實際產業實情謀發展 積極引導村民換思路、找新路,強化黨建賦能產業振興,通過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探索以支部統籌村經濟合作社為主導的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新路,一系列新的經營業態和合作方式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充分發揮“黑土地”資源優勢,于2009年開始發展棚膜經濟并不斷壯大。目前,園區已建成大棚148棟、面積達230畝,年產蔬果350余噸,是全縣最大的棚膜園區和保障居民“菜籃子”產品的重要基地。 加快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釋放產業活力,激活生態潛力,聚焦現代高效農業,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和食藥健康產業。通過打好政策引導、主體培育、綠色發展、市場開拓系列“組合拳”,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體制機制創新上想辦法、下功夫,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資源要素流動起來,促進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讓百姓“菜籃子”鼓起“錢袋子”的夢想成為現實。 發揮棚膜果蔬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陣地作用,多渠道擴大內銷,全力發展以棚膜園區有機瓜果為著力點的采摘、休閑旅游業,以解決快遞難發、物流難運等制約大櫻桃銷售的瓶頸問題,拓展成效初顯。 破解問題瓶頸 擘畫振興新藍圖 持續抓好項目建設。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系、經營與收益的關系、生產與市場的關系,讓農村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分散的要素聚起來,增收的渠道多起來。穩步推進黃牛養殖、農民文體活動中心建設項目等18個項目,全面推動鄉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深度打造鄉村旅游。謀劃以金華高山草原為著力點的登山、戶外游,以“四海為家”項目為著力點的休閑、冰雪游,以棚膜園區有機瓜果為著力點的采摘、休閑游,以梨田村百花谷為著力點的梨園風光、文化游,以鳩谷村自然風光為著力點的寫生、研學游等鄉村旅游品牌。 培育食藥健康產業。探索發展林下經濟,構建道地中藥材食藥健康全產業鏈體系,目前,全鄉綠色種植基地面積達3100畝,計劃投資3000萬元的致富屯道地天麻種植二期項目正持續跟進,全面形成以金華河為縱深的道地中藥材綜合開發經濟帶。 破解產業發展瓶頸。積極協調宏寶萊飲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實現產品轉化,破解千余畝不老莓銷售瓶頸;通過種植水果柿子、反季節刺嫩芽、珍珠草等特色農副產品和中草藥種植,解決29棟閑置大棚問題,激活園區后繼發展動力,以此帶動其他村屯集體經濟發展。 共護詩畫萬丈湖,同筑百年鄉村夢。金華鄉將始終“聚焦產業發力”作為實現農業興、農村穩、農民富這一根本目標的重要抓手,圍繞全縣“234”總體目標和“1771”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全鄉“121”發展格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形成綠色安全、優質高效的鄉村產業體系,為農民持續增收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 |